朱少民 QECon发起人、《软件质量报道》公众号主人
主要研究领域:软件测试、软件质量管理和软件过程改进。主要著作:《全程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轻轻松松自动化测试》、《软件过程管理》和《软件工程导论》等。先后在大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国际一流的跨国企业工作,从事软件开发、测试、QA和过程改进等工作近二十年,先后获得机械工业部、安徽省、合肥市、青岛市等多项科技进步奖。
课程目标
- 帮助学员深刻认识敏捷测试,并引导他们正确的思考,在工作方式和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变化,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发挥良好的作用;
- 能够和敏捷开发融合在一起,和开发人员紧密协作,不断推进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 有助于定义user story及其评审,并能够帮助团队提高软件的可测试性,进一步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 使学员理解如何有效地开展敏捷测试,掌握在敏捷测试中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包括快速有效地生成测试用例;
- 使学员掌握探索式测试的思维方式、方法,提升个人的测试技能;
- 能在项目层次组织好探索式测试的实施,管理探索式测试过程,将测试效率提升到极致。
课程特点
- 内容丰富而精彩,系统而全面,能站在研发的高层次上来看解析敏捷测试。
- 所有课程内容都结合被培训公司的实际业务案例或场景展开讨论,确保培训内容即学即用,对学员的能力提升立竿见影。
- 着重通过具体的案例来介绍和分析各项主题,强调和学员的交互和讨论,不仅使课程生动,使学员容易理解所学的内容,到达良好的培训效果。
- 分享十多年在国际一流企业的软件测试实践和经验,深入浅出地分析敏捷测试中遇到的问题,对学员有启发,有借鉴价值。
- 不仅讲解敏捷测试需要做哪些工作,更注重讲解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本课程对象
- 软件测试工程师
- 测试经理和测试组长
- 软件项目经理
- 其它软件开发人员
本课程内容
本课程共分为两个大模块,一天一个模块,穿插课堂教学和实践练习。
Day 1 -敏捷测试及其实践(6小时) - 清楚软件测试的几个基本问题
- 究竟什么是敏捷测试?
- 敏捷测试原则
- 讨论:敏捷测试的特点
- 从TDD到ATDD、BDD
- 用户故事(US)的拆分、合成与评审
- User story的可测试性
- 如何更好地参与设计与代码的评审活动?
- 讨论:如何将用户故事有效地转化为测试用例?
- 敏捷测试的策略:TA + ET
- 持续集成CI、持续测试CT与持续交付CD
- 自动化测试策略及其落地
- 讨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团队的自动化测试框架?
- 敏捷测试人员的职责,包括测试新角色
- 如何成为优秀的敏捷测试人员
- 如何提升整个团队的测试能力?
- 讨论:如何评估测试工作的质量?
- 如何持续改进敏捷测试?
- 小结
Day 2– 探索式测试及其管理(6小时) - 什么是探索性测试(ET)
- 讨论:探索式测试的优势在哪里?
- 如何选择正确的测试技术和风格?
- 探索式测试的计划与准备
- 练习:针对某个产品分析测试点和确定测试方法/策略
- 如何使ET可靠、可追溯?
- 基于会话的测试管理(SBTM)
- 如何完成Mission/Session的设计?
- 启发式测试准则:基于场景的设计案例
- 练习:Mission/Session设计训练
- 测试过程及其报告
- 测试对话与改进
- SBTM常见问题回答
- 讨论:如何更好地进行探索性测试?
- 探索式测试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 批判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训练
- 上下文驱动的逻辑思维训练
- 发散性思维训练
- 总结
- Q&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