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重点关注基于Balanced Score Card(平衡积分卡)、CMMI-DEV/SVC、People CMM、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集成的产品开发)等模型和方法论的过程改进咨询与培训,服务内容涵盖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分解、业务流程诊断、流程定义与流程再造、企业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能力管理等内容。王老师曾先后供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际商用机器技术有限公司IBM 、中移动无线数据研发中心和QAI(外资全资咨询顾问公司)等多个企业,担任过项目经理、质量保证高级专家、质量总监、咨询顾问等多个职务。王老师善于规划和建设覆盖市场、研发、销售、维护支持等覆盖全价值链和全业务的管理体系,对各种方法论和模型了解清楚,运用自如;善于将BSC、CMMI 、PCMM与ITIL、ISO 9000等多个模型、标准或方法论之间进行系统的整合,以各个模型的协同运用来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而并不拘泥于某一个特定的模型/标准。另一方面,凭借长期一线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的实际开发和管理经验,他尤其善长于在工程与技术方面过程改进的引导和规范工作,对一线的员工(需求分析人员、架构设计人员、设计开发工程师及测试工程师)有很强的亲和力,使他们能够很快的体会到管理所带来的乐趣和益处。
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Quality can not be inspected, it must be built in.”(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制造出来的。)—— W. Edwards Deming,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软件研发活动对于人员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以及需要更加贴近市场与用户的时效特性,所以对质量目标的设置、分解与执行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件质量管理相关方法论的诞生适当其时。本课程将从讲解“过程质量”与“产品质量”(大Q与小Q)的区别与联系开始,厘清关于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关键点,同时着重分享课程讲师在多年咨询活动中所积累的有关软件质量管理的相关经验与最佳实践。例如:如何质量目标设置、如何分解质量目标至过程管理活动/项目活动中、如何识别质量管理活动的关键点和关键活动项、如何使用“可视化”监控手段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实用性”将是本课程的唯一特征。在画龙点睛式的对质量管理理论进行扼要介绍后,在本专题研讨中将通过“沙盘演练”的方式保持与学员的高度互动以满足学员在其工作环境中的个性化需要,即:通过一个贴近实战的项目场景串联起连续的4个实操演练任务,有助于培训学员加深对培训内容的体会;以及(关键的),可以将培训的内容迅速的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
特别企划:本课程作为公开课时,在演练中将使用由讲师提供的项目场景。如果采用本课程作为贵组织的内训课程,我们可以使用贵公司已经存在的/即将启动的真实项目作为演练场景,这样可以进一步扩大本培训的收益。
讲师特别承诺:本课程所列举的所有实例和最佳实践,全部来自于中小规模的软件公司,没有一个来自于所谓的“500强”公司。所以,这些实践可以很快的在贵公司得到应用,而不需要依托大公司才有的、昂贵的、不可复制的平台与环境。
课程大纲
第一天 |
转木石与千仞之山——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9:00~10:30) |
|
目标管理,以终为始——如何识别和分解流程建设的目标和质量目标(13:30~15:00) |
|
第二天 |
量化管理,持续改进——如何动态的监控项目的运作状况(9:00~12:00) |
|
系统思考,过程优化——如何改进组织的质量管理?(13:30~15:00) |
|
1附录: |
本次培训中讲师将提供的关于质量管理的模版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