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实践课程

质量管理实践课程
    马上咨询

    王老师  拥有15年的软件研发、项目管理与质量管理经验

    目前重点关注基于Balanced Score Card(平衡积分卡)、CMMI-DEV/SVC、People CMM、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集成的产品开发)等模型和方法论的过程改进咨询与培训,服务内容涵盖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分解、业务流程诊断、流程定义与流程再造、企业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能力管理等内容。王老师曾先后供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际商用机器技术有限公司IBM 、中移动无线数据研发中心和QAI(外资全资咨询顾问公司)等多个企业,担任过项目经理、质量保证高级专家、质量总监、咨询顾问等多个职务。王老师善于规划和建设覆盖市场、研发、销售、维护支持等覆盖全价值链和全业务的管理体系,对各种方法论和模型了解清楚,运用自如;善于将BSC、CMMI 、PCMM与ITIL、ISO 9000等多个模型、标准或方法论之间进行系统的整合,以各个模型的协同运用来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而并不拘泥于某一个特定的模型/标准。另一方面,凭借长期一线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的实际开发和管理经验,他尤其善长于在工程与技术方面过程改进的引导和规范工作,对一线的员工(需求分析人员、架构设计人员、设计开发工程师及测试工程师)有很强的亲和力,使他们能够很快的体会到管理所带来的乐趣和益处。

    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Quality can not be inspected, it must be built in.”(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制造出来的。)—— W. Edwards Deming,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软件研发活动对于人员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以及需要更加贴近市场与用户的时效特性,所以对质量目标的设置、分解与执行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件质量管理相关方法论的诞生适当其时。本课程将从讲解“过程质量”与“产品质量”(大Q与小Q)的区别与联系开始,厘清关于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关键点,同时着重分享课程讲师在多年咨询活动中所积累的有关软件质量管理的相关经验与最佳实践。例如:如何质量目标设置、如何分解质量目标至过程管理活动/项目活动中、如何识别质量管理活动的关键点和关键活动项、如何使用“可视化”监控手段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实用性”将是本课程的唯一特征。在画龙点睛式的对质量管理理论进行扼要介绍后,在本专题研讨中将通过“沙盘演练”的方式保持与学员的高度互动以满足学员在其工作环境中的个性化需要,即:通过一个贴近实战的项目场景串联起连续的4个实操演练任务,有助于培训学员加深对培训内容的体会;以及(关键的),可以将培训的内容迅速的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

    特别企划:本课程作为公开课时,在演练中将使用由讲师提供的项目场景。如果采用本课程作为贵组织的内训课程,我们可以使用贵公司已经存在的/即将启动的真实项目作为演练场景,这样可以进一步扩大本培训的收益。

    讲师特别承诺:本课程所列举的所有实例和最佳实践,全部来自于中小规模的软件公司,没有一个来自于所谓的“500强”公司。所以,这些实践可以很快的在贵公司得到应用,而不需要依托大公司才有的、昂贵的、不可复制的平台与环境。

    课程大纲

    第一天
    转木石与千仞之山——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9:00~10:30)
    1. 过程:热身及团队融冰
    2. 讲评:通过演练来认识“质量从哪里来”的命题,并且体会到“质量管理是软件研发管理的密不可分之一环”的道理
    3. 结论:质量是构建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
    4. 如何定义产品/项目/系统的质量要素——两个案例
      1. 化繁就简:某通信类软件产品的“主叫号码寄存器设计”
      2. 避简就烦:某通信类软件产品的“合法号段可以灵活配置”功能的实现
    5. 认识TQM:
      1. 大Q:过程质量
      2. 小Q:产品质量
      3. 更大的Q:“业务/市场——研发——维护——供应链” 全价值链运营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6. 质量非你所想——软件质量管理的常见误区与精髓(10:40~12:00)
    7. 质量与质量管理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
    8. 质量保证(QA)与质量控制(QC)的区别与联系
    9. 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系列案例介绍
    10. 软件质量管理的精髓:
    11. 推行质量管理的收益:把事情一次做对是最经济的
    12.  “质量成本(COQ)”与返工成本(COPQ)的概念
    13. “质量免费”的概念
    目标管理,以终为始——如何识别和分解流程建设的目标和质量目标(13:30~15:00)
    1. 识别目标的方法——相关方期望值因果关系图;
      1. 体用结合,收放自如——“4位一体”识别相关方
      2. 内圣外王,上下一心——“3层分解”分析相关方的期望值
      3. 目标管理,以终为始——“3个维度”推导产品的质量目标
    2. 使用相关方期望值因果关系图分析目标的实例演示
      1. 案例介绍:针对某医疗器械客户期望值的分析,确认其质量目标
      2. 某银行资金系统项目之项目计划活动的实例演示
      3. 某汽车导航设备项目之项目监控活动的实例演示

      1. 过程:分析给定的项目场景,仿照讲师提供的模版和样例,定义项目的流程与质量目标
      2. 演练目标:
        1. 通过演练,使学员了解“质量策划”如何开展和执行
        2. (关键的!)通过演练使学员理解和掌握如何从策划阶段就开始将质量管理活动与项目管理流程、开发活动和项目管理管理活动融合起来,理解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是纵贯产品/项目生命周期始终的
    3. 融合集成,融会贯通——质量管理的手段和措施(15:10~16:30)
    4. 质量控制(QC)的手段与典型案例分享
      1. 验证(Ver)
        1. 验证活动的目标和所关注的问题
        2. 验证活动的一般开展方式、方法和控制手段
        3. 验证活动在某产品维护阶段的实际案例分享
      2. 确认(Val)
        1. 确认活动的目标和所关注的问题
        2. 确认活动的一般开展方式、方法和控制手段
        3. 确认活动在某产品发布测试阶段的实际案例分享
    5. 质量保证(QA)的手段与典型案例分享
      1. 审计
        1. 项目审计
        2. 组织级内部审计
        3. 供应商管理和审计
        4. 案例分享:一份“好”的审计报告应该满足哪些要求?
      2. 培训
        1. 培训需求获取与培训策划
        2. 案例分享:如何从业务——能力要求——能力差距分析的角度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计划
      3. 缺陷预防
        1. 缺陷预防的方法
        2. 案例分享:从测试阶段和维护阶段收集到的缺陷实施缺陷预防

      1. 过程:基于演练1的结果,仿照讲师提供的模版和样例,分析、识别和定义为达成项目目标的关键过程项
      2. 演练目标:
        1. 通过演练,使学员了解活动如何开展和执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2. (关键的!)通过演练使学员理解和掌握:QC和QA工作与项目管理活动、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产品维护⋯⋯紧密相连的,提高产品的质量是产品开发全价值链上各部门/团队/角色都需要积极参与的
    第二天
    量化管理,持续改进——如何动态的监控项目的运作状况(9:00~12:00)
    1. 可视化项目管理的“7种武器”
      1. 计数表
      2. 运行图
      3. 散点图
      4. 直方图
      5. 鱼骨图
      6. 柏拉图
      7. 统计图
    2. 度量与分析
      1. 项目的四大目标:S-Q-C-D
      2. 设计度量项的方法之1:GQ(I)M
      3. 设计度量项的方法之2:PSM
      4. 度量与分析活动的案例分析

      1. 过程:基于演练2的结果,使用讲师提供的模版,根据已确立的项目质量目标和关键活动项,分析、识别和定义与之相应的度量指标和度量分析方法
      2. 演练目标:
        1. 通过演练,使学员了解如何使用“度量分析”透视质量管理活动的进展状况,树立“不可度量的即为不可控制的”思想
        2. (关键的!)通过演练使学员理解和掌握:质量管理活动需要实时度量其进展状况,实时分析其进展状况,实时汇报给全价值链上各个相关方的,否则很容易变成不可落地的、不可操作的
    系统思考,过程优化——如何改进组织的质量管理?(13:30~15:00)
    1. 传统的管理思维与流程化管理思维之间的区别
    2. “等待100年获得顿悟” Vs. “利用原理用15分钟解决问题”;
    3. “为特定的问题寻找特定的答案”Vs.“将特定的问题上升为通用的问题域”
    4.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应激性思维 Vs.“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案例分享:如何在团队内部通过过程改进来固化/强制性推行应用最佳实践与经验
    6. 修订文档模版避免“笔误”等常见性错误;
    7. 通过建立“检查单”提高评审的有效性
    8. 通过建立和维护“检查单”固化优秀员工的关于“需求开发”方面的优秀技能
    9. 过程改进的基本思路:
    10. 案例分享:通过过程改进如何固化质量管理的阶段性成果

      1. 过程:基于演练3的结果,使用讲师提供的模版,根据项目管理活动执行状况的度量结果,分析、识别和定义与之相应的改进方法和改进项
      2. 演练目标:
        1. 通过演练,使学员了解如何使用“过程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2. (关键的)帮助学员树立“全面流程管理需要全程参与和全员参与”的概念
    • 大道纵横,百川汇海——推行软件质量管理的利器:IPD(集成产品开发)方法论简介和案例分享(15:10~16:00)
    1. IPD的两大基本理论基石
      1. 市场导向驱动
      2. 圆桌会议决策(市场维度、研发维度、采购维度、供应链维度、技术支援维度⋯⋯)
    2. IPD对于推行软件质量管理的促进作用
      1. 关注市场导向以求得更加精准的质量策划
      2. 圆桌会议有效推进“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3. 总结与Q&A(学员问答时间,16:00~16:30)
    1附录:
    本次培训中讲师将提供的关于质量管理的模版清单:
    1. 质量管理计划(项目级,含质量目标的分解和设定)
    2. 质量管理计划(组织级,含质量目标的分解和设定)
    3. 测试计划和测试策略
    4. 评审报告
    5. 度量构造集
    6. 度量分析报告
    7. 项目总结报告(含样例)
    8. 质量管理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