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新 前腾讯 高级总监
毕业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金融管理硕士,15年的互联网从业经历;10年腾讯互联网工作经验,包括5年产品运营经验、5年产品战略规划及团队管理经验。共有6年余的产品Teamleader 、高级产品总监岗位工作经验。对互联网行业理解、产品战略的整体规划与实施,需求分析把握、用户洞察、需求实施经验、产品设计,产品运营类的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社区运营、市场推广等工作非常擅长。是行业为数不多的全栈互联网产品讲师(产品策划+产品运营)
个人擅长领域:在线视频、娱乐、音乐、社交、资讯、互联网电商、在线票务、智能家居、
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的战略规划与实施。
部分获得奖项:
· 2018年-国内多所重点院校特聘讲师;
· 2017年负责产品海豚睡眠APP荣获公司级重大业务突破奖;
· 2017年负责产品C-life睡眠APP荣获艾普兰智能创新大奖--智能家居行业最高奖项。
· 2016年负责产品智能美容测肤仪硬件产品荣获中国十大智能硬件方案奖。
· 2016年智慧校园项目获得山东省青岛市十佳慧民服务案例奖。
· 腾讯期间2012年获得腾讯优秀员工大奖;2010年负责项目获得重大业务突破奖,
· 2008年负责项目获得重大业务突破奖、优秀项目奖等等。
授课经验(给哪些客户授课):
华为、腾讯、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平安集团、平安银行、、招商证券、中国电建、顺丰科技、深圳魔饭科技、SDL、深圳和而泰、福富软件、深圳花样年集团、斗鱼、搜狐、卓望公司、东莞慕思、上海数禾金融、视源股份、同程艺龙、浪潮集团、大数金融……
课程背景与目标
目前许多企业都实现了互联网产品管理制度,对其中的核心岗位产品经理尤其的重视,都重点培养本公司的产品经理。 通常转型类企业的产品经理一般是从技术部门或市场营销部门转型而来,对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知识游刃有余,但其他跨专业领域知识感到不足,所以他们在产品思维模式的理解上往往缺乏经验,所以需要加强公司人员对于产品系统思维能力的锻炼,这样才能避免新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关键要素的缺失,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本次课程为企业客户订制,课程目标学员为中、高阶部门经理、研发经理及营销业务岗位从业人员。通过对互联网全栈产品思维能力的快速理解,以及互动实战演练,使学员能够快速了解互联网产品从0到1规划及实施的全过程,从而引导学员思考,提升对于互联网产品思维的理解,学后可快速运用到工作中,达到产品思维、产品理论、业务实施能力快速提升之效果。
目标收益
培训特色
通过对互联网诸多案例的剖析讲解,讲师十分生动且有趣的讲课风格,以及培训过程中的充分互动,使得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员好评率高。
培训对象
对产品经理岗位、产品思维理念感兴趣,想了解互联网产品经理及产品运营工作体系,想转型产品经理的目标学员
学员基础
学员必须具备互联网产品策划、产品运营基础、对互联网大众主流产品有较强的理解思考及意见
培训时间
授课时间为2天, 6小时/天,共计12小时
最终课程时间及内容可基于客户实际需求调整。
课程大纲
(注意:实际课程内容将根据实际案例及客户方具体需求做出优化调整,但不会影响课程核心体系)
什么是互联网产品经理:岗位/价值定义 1小时 |
什么是产品经理 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做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的金字塔分布 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知识 企业为什么青睐产品经理级的人员 产品经理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 |
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职责/工作流程解析 1小时 |
产品经理工作全集合:产品工作目录/手册 从需求分析到版本迭代的全过程简要介绍 |
产品经理的工作思维方式:结构化/量化原则 3小时 |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普通思维VS结构化思维 高阶产品经理的叙事形式 产品经理思考问题的结构化 SMART原则的拆解与讲授 S、M、A、R、T 理想产品经理的工作方式 思维——用户、需求、功能、流程——沟通。 产品经理与人交谈的结构化 互动:尝试对保险产品特性进行结构化拆解 |
产品经理的宏观思考模型:有效思维工具 3小时 |
产品经理的三维心智模型 业务维度——核心功能 支持维度——资源通道 泛化维度——价值内化 产品宏观思维模型定义与价值解析 --圈层模型 --金字塔模型 --时间线模型 --脑模型 互动:尝试对某保险产品重新定义宏观思考模型 |
产品需求分析及场景化思维:实施期间的思考逻辑 3小时 |
三个概念: 需求洞察、场景分析、关键路径 什么是产品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本源-用户需求洞察 探索型洞察定义与方法 提问型洞察定义与方法 解构产品需求分析来源 定性调研的3种形式 定量调研的3种开式 场景化思维的定义与分解 互联网用户体验要素 “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论 可用性设计(以及用户体验设计)过程学习 互动:保险产品需求分析、并运用产品经理思维梳出关键路径 |
腾讯人的产品精神:腾讯做产品的方法提炼 1小时 |
马化腾的产品观:从三问到三步 抓住核心诉求,关注硬指标 认清用户,用户画像 识别问题背后的需求,更好的满足用户 关于产品设计,少比多好 建立差异化的4个层面 运营式研发,构建竞争门槛 产品人性化的思考与打磨 核心能力运营,后台系统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