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Con全球软件质量&效能大会-深圳站

QECon全球软件质量&效能大会-深圳站
    马上咨询

    会议详情

           QECon全球软件质量&效能大会追寻“质效合一”的最佳实践,本届QECon全球软件质量&效能大会深圳站将聚焦于:业务价值、智能、云原生、协同提效。
           今天处在一个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软件研发管理和测试中也不例外,代码实时推荐、精准测试、缺陷自动定位、智能监控等等无不体现了机器学习、大数据的价值,我们将探索如何更好的让新兴技术服务于我们的研发效能。同时,我们又处在一个云原生、万物互联的时代,软件服务化、云化趋势显著,软硬件融合,形成超大规模的物联网,让我们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复杂性所带来的挑战,逼迫我们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来确保软件服务的高可用、高质量。
           无论技术如何变化、变化如何快,都需要响应业务、服务于业务和用户,业务驱动研发、业务驱动运维,让用户满意、让用户获得极致体验,这是高效研发组织所要做的。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不仅要进一步推进敏捷、精益和 DevOps ,而且需要协同、创新,开发与测试协同、研发与运维协同,组织转型,赋能团队,推动工程效能平台建设等等,才能真正让效能提升十倍、让持续交付节奏加快,以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
           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 我们面对严峻的挑战,没有退缩,逆流而上、乘风破浪,9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一届QECon大会,参会人员超过1200人,并获得了良好的反馈。2021年,我们加倍努力,持续反思,克服之前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大会议题质量和参会人员的体验,把QECon办成国内一流的大会。

    受众群体

    • 技术人员:质量/QA、测试、工程效能、运维、DevOps、开发等专业领域的架构师/工程师;

    • 中层研发管理者:工程效能、质量/QA、DevOps、测试、开发、项目管理等部门的经理/总监;

    • 高层管理者:研发总经理、CIO、CTO等。 


    分会场规划
    专项测试  
    新兴测试 
    测试自动化 
    在有些公司被称为DFX测试,也可简单地理解为非功能性测试,包括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可靠性测试等,这些测试更具有技术性,而且在今天网络时代、Cloud时代,更具挑战,所以产生了一些新的测试技术,如借助流量回放进行测试、全链路压力测试、性能监控、安全性监控、混沌工程等。
    我们不仅处在Cloud时代,也处在智能的时代、万物互联的时代,一些新型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起来,如人脸识别、区块链应用、物联网、5G等。面对这些应用,传统的测试方法可能不再有效,需要重新研究新的测试方法或工具,来对症下药,完成智能系统测试、区块链测试、IoT测试、5G测试等,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今天,测试自动化成了团队的标配,同时,我们面对新型应用架构,需要采取新的技术或新的策略,如基于容器技术和K8S构建新型的、分布式的自动化测试框架、测试中台,测试虚拟化、服务化,自动化测试效率也需要持续提升等。
    智能测试 
    泛终端测试 
    云原生质量  
    在智能的时代,不局限于传统的测试技术和工具,而是会借助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知识图谱等技术开发智能测试工具,提高测试覆盖率和测试效率;也借助深度学习、迁移学习来构建测试模型实现测试用例、测试数据等自动生成,从而实现彻底的自动化测试;也可以通过领域知识图谱工程、代码深度分析等,实现质量风险分析、精准测试、缺陷定位等工作。
    今天的智能终端也不局限于手机,所以本次会议特设立泛终端测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移动App测试,把它扩展到智能音箱、智能手表、车机、无人机、智能家居等各类应用,而且这些应用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其质量保障有更高的要求,值得在这一领域做更多的探索与分享。
    我们现在已经处在云原生时代,将软件体系构建在云计算平台之上,系统各个环节能够实现无缝集成,整个平台更具有弹性、可靠性,更能支持一些大规模、高并发的应用,更好地支持业务中台、数据中台。那我们看看一些大厂在云可信、持续交付、容器化管理、Serverless、ServiceMesh多环境治理等各个方面又哪些优秀实践?
    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内建 
    业务价值与用户体验  
    测试只是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之一,只靠测试是不能保证质量的,必须依靠系统的解决方案——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质量文化变革、团队建设、流程改进、质量度量、、智能监控、质量管理平台等等。就今天所处的环境,如云平台、大数据、持续交付、业务变化快等,质量保障体系也要调整,甚至需要重构。
    质量不是测试测出来的,而是构建出来的,缺陷预防比发现缺陷更有价值,研发人员比测试人员在质量上更有责任、更能做出更大的贡献,就要从需求开始构建质量,包括设计质量、代码质量,推崇测试驱动开发、领域驱动设计(DDD)和优秀的设计模式,大力开展架构演化、单元测试、代码质量度量、代码分析、代码重构、快速质量反馈等。
    业务驱动软件研发,特别是在敏捷、DevOps中,更强调提倡交付价值给用户,探讨软件的业务价值是一项基本的功课,包括业务架构、业务建模、用户画像等。同时,今天软件产品丰富、扩展迅速、市场竞争激烈,用户体验决定了用户的选择,用户体验决定了用户的流量,最终决定了企业业务的竞争力,因此我们我们考虑不同的应用场景,基于工程能力,构建高性能、高可用性、弹性的......
    敏捷与精益 
    DevOps与持续交付 
    数据驱动效能  
    敏捷宣言虽然发布于2001年,但今天还有不少企业处在敏捷转型过程中,特别对集团军作战,依旧面临巨大的挑战,虽然有SAFe、LeSS等框架给予指导,还需要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来支撑其转型。从敏捷到精益,在国内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果,但也需要相互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在标准化、质量保障等保驾护航之下,实现效能提升、快速迭代。  
    敏捷进一步延伸,就要求我们打破研发和运维之间的部门墙,将研发和运维打通,构建高度自动化的持续交付平台。为了更好做到这一点,需要一系列的优秀实践来支撑,如持续集成、多管道交付、基础设施即代码、配置即代码、智能运维等。
    今天是数字化的时代,软件研发过程更是数字化的过程,在软件研发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研发过程、进行更深入的业务分析与刻画、在代码编写过程中可以实现代码的实时推荐,借助度量指标体系、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建模、可视化展示等能力,让研发数据驱动效能的显著提升 。
    团队建设与转型 
    工程效能&开源协同  
    研发流程管理 
    不变则被淘汰,企业一定会寻求变、会进行改革,而人是决定的因素,所以启动敏捷转型、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启动团队转型;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效能,首先要提升人的素质、团队的能力,所以每个企业要关注测试团队转型、文化变革、工程效能团队构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等。
    在这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更看重效能,研发效能的变革是许多IT公司首先要考虑的,例如研效平台建设、度量体系建设、数据驱动管理等,并借助新技术、新工具等全面提升软件工程效能。要达到10倍效能,需要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例如包括构建开源协同的研发平台,采用更合适的开源框架、开源代码等来提升效能,让开源落地又快又好。
    软件研发是复杂性的工程,既要求对需求的敏捷反馈,又要求架构的统一稳定,微服务、中台设计、devops、研发效能等思潮此起彼伏。在这样的环境里,除了精兵强将、先进的技术和基础设施之外,良好的管理也不可缺少。面对不同规模的团队和不同场景的业务,如何有效管理研发队伍,培养研发人员,规范研发体系,促进大型团队敏捷,帮助小型团队严谨,将研发流程和项目管理融为一体,最终达到产品迭代中速度和质量的统一,则是现代研发团队管理人员必然要思考的问题。


    会议日程

    即将更新,尽请期待!

    技术委员会


    票价信息

    大会票种 
    2月28日前 
    3月31日前 
    4月30日前 
    5月18日票价 
    6.5折 
    8折 
    9折 
    全价 
    普通票
    (不含餐)
    单人价
    ¥ 2750
    ¥ 3360
    ¥ 3780
    ¥ 4200
    5人团购价
    ¥ 2500
    ¥ 3160
    ¥ 3580
    ¥ 4000
    10人团购价

    ¥ 2960
    ¥ 3380
    ¥ 3800
    标准票
    (含餐)
    单人价
    ¥ 3150
    ¥ 3760
    ¥ 4180
    ¥ 4600
    5人团购价
    ¥ 2900
    ¥ 3560
    ¥ 3980
    ¥ 4400
    10人团购价

    ¥ 3360
    ¥ 3780
    ¥ 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