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士然 工作坊引导式、会议改进专家,致力于运用引导让更多组织看到新的积极变化
- ROFI引导的规律研究院 工作坊引导师CWF认证
- 《基于引导技术的工作坊设计》作者
- 《引导改变培训-从课程设计到工作坊设计》作者
- 2015年起,带领引导的规律R四模块公开课(魔力工具箱©、工作坊设计©、隐喻引导术©和引导者状态®)
- 带领《FMFW让管理者开好研讨会©》、《ACW从课程设计到工作坊设计©》、《LAF引导式领导力©》等应用课程
- 专注服务国内外上市公司,实战带领“战略共识、文化共创、团队融合、创新问题解决、组织经验萃取”等主题工作坊


课程简介
- ACW 从课程设计到工作坊设计©( Ascending fromCourse to Workshop),源自我的新书《引导改变培训-课程设计到工作坊设计》,旨在传授培训和引导的 12 个常用流程,传授 3 个培训与引导整合套路,让大家能在[培训状态]和[引导状态]之间灵活切换,让培训课堂升级为工作坊。
- ACW 从课程设计到工作坊设计©学习要点主要来自《FTT 引导式课程设计©》和《Workshop 工作坊设计©》,也涉及引导的规律®系列课程《魔力工具箱©》和《隐喻引导术©》的内容。
- ACW 从课程设计到工作坊设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20 门在线课程完整记录课程学习要点,方便学员随时随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两天线下集中培训,强化学员体验和练习。
课程起源
- 引导式培训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引导式培训需要从在培训中植入引导工具的 1.0 时代升级到教学过程再造的 2.0 时代,甚至是教学与问题解决相互牵引和彼此支持的 3.0 时代;
- 经典实战的培训教学流程有很多,很多培训师往往因为一颗花朵的美丽而忽略了花园的璀璨,甚是可惜;经验告诉我们,教学流程掌握得越多,在培训和引导的过程中我们就越从容和灵活;
- 经验的引导工具众多,很多初学者很容易迷失在引导的花丛中,在面对客户需求过程中,却不知道如何组合工具支持目标达成;
- 由于背景和经历的不同,很多培训师不擅长引导的动作,与此同时,很多引导师不擅长培训的动作,培训与引导的状态切换也成问题,而培训+引导才能让工作坊的魅力和价值发挥到最大。
课程模型

1、培训与引导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过往我们常常将培训与引导区分割裂,这在让我们理解了引导的特征的同时,却容易将二者完全对立起来,从而进一步导致在工作坊中我们无法做到培训与引导两种状态的自如切换。

2、培训师+引导师=工作坊引导师
工作坊引导师关注发起人的焦点目标、参与者的体验目标和需要输入的内容目标,在工作坊现场经常借助讲解、提问、研讨、产出、练习和收敛的工作达成三个目标,最终实现三个典型价值,一是解决问题和拿到成果,二是经验交流和技能增进,三是人际连接和团队融合。


3、引导式培训 1.0 到引导式培训 3.0 是一场登山的旅程引导式培训 1.0 的典型特征是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典型的引导工具,引导式培训 2.0 的典型特征是教学流程融入引导理念重新设计,引导式培训 3.0 的典型特征是教学与解决问题彼此牵引、相互服务。引导式培训 3.0 这一山顶,需要绝大多数的培训师和引导师进行不断攀登和修炼。
课程收益





课程要点

15 个左右的模型、流程和工具:登山模型;流水圈、黄金圈、库伯学习圈、五星教学圈、U 型对话圈、FACT 循环圈;钻石研讨流程、ORID 流程、问题解决流程、GROW 流程、AI-4D 流程、设计思维流程;凌波五步、FMFW 五式、多种收敛方式等。

备注:课前发起人需要填写《workshop 工作坊需求确认表》,依据工作坊的定位和目标产出,个性化设计两天的上课流程。
课程安排

- 第一天上午:教学设计的演变过程;现有课程流程呈现与解析
- 第一天下午:六个课程设计流程学习;现场开展课程设计调整
- 第二天上午:六个实战引导流程学习;现场开展课程设计升级
- 第二天下午:三本独家秘笈实战分享;现场从课程跃迁工作坊